近期展览
小悦带你看展览 | 偏离的奇遇 — 王永学 | 李宝荀双个展【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2019年8月10日《偏离的奇遇》王永学、李宝荀双个展在北京悦美术馆A厅、B厅展出,本次展览是2019年悦美术馆青年艺术项目的第六回,开幕式采用由参展艺术家和策展人导览,嘉宾和观众参与讨论的形式进行。这种轻松真实的表达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在互动过程中观众更加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创作动机、观念表达、形式语言等,同时引发了对当代艺术诸多新问题的思考。





策展人王天墨,艺术家王永学、李宝荀分别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策展和创作理念,应邀参与讨论的嘉宾和朋友有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先生、中央美院硕士生导师李帆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增先生、艺评人梦觉女士,鲁迅美院版画系教师张世俊先生、鲁迅美院国画系教师王继涛先生、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裴莹先生、主持人成蹊先生。
 

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先生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增先生发言

中央美院硕士生导师李帆先生发言

人民大学裴莹老师(左上),鲁迅美院张世俊老师(右上),人大研究生张艺源同学(左下),艺评人梦觉女士(右下)分别发言



策展人王天墨认为:悦美术馆作为异质的场所,同城市的其他地方气质迥异。美术馆正是偏离的奇遇的起点。这是偏离的第一层含义。它允许观者偏离固定的日常,允许观者偏离一条特定的观展路线。

偏离的第二层含义在于,王永学和李宝荀这两个风格并不相似的艺术家的并置让观者置身于充满差异的空间。在差异的缝隙中,观者可以自在游走。同时,充满差异的相遇也让两位艺术家同其自身的轨道发生偏离。而他们各自的偏离并非是向对方靠近,而是在共栖中进一步完善自我,也即进一步认识和确定自己的风格。


偏离的第三层含义则在于,绘画总是不停向边缘生成。绘画的起点总是语言的边界,是感官的边缘。画家们在喧嚣中游走,却不为混乱所征服—因此王永学和李宝荀的绘画呈现出相似的冷静。在王永学的作品中,生命的动态是缩减而不是堆积,也即,并非是为了解放任何宏伟、单一、具有破坏性的力。正相反,这些作品所呈现的是微小的快乐,是自我的享受。在对生命之变化的凝思中,画家的身体不断偏离语言的轨道。最终充斥画面的只有嗡鸣。李宝荀的作品所呈现的是凝滞,它将脸孔、姿态、物和空间在时间中的某个瞬间放大凝结,让瞬间的凝固姿态成为这些物的永恒肖像。


艺术家王永学谈到:我们都试图赋予绘画一种意义,这似乎可以用来判断你是否是一个有“思想”的画家.那么,我只是将我的思考,我的怀疑和笃定拷贝到画面里,随着铅笔落在纸上的沙沙声,日积月累的将思维的点点滴滴刻印在了画面里,我在其中获得的满足感不亚于以往的任何一幅作品.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四幅新作.两幅《竹林·灰度》,仍试图抛去竹林的象征意义,在细微处的虚实关系,起承转合中窃取绘画的快乐。而另两幅的《深度灰》我则尝试了剔除和掩埋物像,用毫无意义的重复来持续的沉淀,叠压,清洗,最终我收获了坚实的厚度.





艺术家李宝荀谈到:我惯于从当下的现实中发现物、感受物,由大及小,在不同侧面完成对“自我”的救赎。潜意识中涌现的感性冲动往往是形成品质与气质的关键,也是最为原始的本能,但这种本能是经过长时间反复练习淬炼而成的,然经世故而不世故,更需要努力的是始终保持新鲜的眼睛和敏感的心。

提及创作,小如一根草的力量感在艺术家的视觉呈现下也可以与恢弘之景在同一空间齐力并行。朴素的力量是由生活的最本质感知反向再去影响生活。在生活中体验生命,努力触碰现实,犹如我吃面、拿起画笔、走出院子、看见一只鹅,每一个朴素到仿佛没在发生的动作与接触都在我生命的时间里占据一帧感动,当我停下与我生命的偶然一桢对话时,我能感受到物的回应。


在创作中,水彩与色粉的灵活性成为我表达日常之物的重要载体,水彩的轻柔畅快让我所描绘的主体物跃然纸上,如同一种最平常的放置,而水彩的贵族气质、偶然性,也将物的出现如时间般珍贵、不可复制。色粉与水彩的精彩组合,让灵动飘逸的物象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厚重与粗粝,层次更为丰富完整。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答案。柴米油盐、朝九晚五、转变、新鲜、差异、个体思维意识的表达都在跟今天的我对话。活在当下即可,那些短暂的痛苦与欢愉,都将成为未来那个势必会旁观的自己嘴角的一抹微笑,那个时候,但愿是如诗如画的。




展览现场








偏离的奇遇

王永学|李宝荀双个展

主办方:悦·美术馆
策展人:王天墨
展览日期:2019.8.10—8.21
展览地点:北京悦·美术馆A厅、B厅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2号路798艺术区797路B06

Copyright © 2019 悦·美术馆 京ICP备11039975号-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2号路798艺术区797路B06